2017年3月23日

日治.宜蘭神社 ぎらんじんじゃ(今員山公園,員山忠烈祠)



宜蘭地區因日本居民較少,區域社會整體經濟能力有限,無法供養成立大型神社,因此神社設立時間稍遲,與臺灣首座日治設置之開山神社相比約晚了十年。係首任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為穩定民心而興建,1901年2月,臺灣總督府核准設置。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方完成蘭陽三郡首座神社安座儀式。另有一說係1908年完成安座儀式。


宜蘭神社初期設於宜蘭公園內,主要供奉天照大神、大國魂命、大巳貴命、少彥名命,以及在臺逝世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918年神社建築遭遇蟻害,故另擇地勢較高,可俯瞰太平洋與市街之員山作為新社址,並完成神社本殿、拜殿、社務所、水手舍與鳥居。幸田青綠於《蘭陽》一書中言,宜蘭神社社內古雅整然,森嚴莊肅,外圍一帶富於風致,遠離塵俗,遠眺西南,見萬古高嶺與雲際相鄰,俯瞰蘭陽市街橫亙數里之田園村景,實屬難得一見風景優美之地。

宜蘭神社於地方文教曾扮演要角。以每年6月12日該社「例祭」為例,除了宜蘭地方官員、仕紳、保正、婦女會,及在地日人會主動參與規劃慶典。據1910年《臺灣日日新報.蘭津近信》報導,活動程序為:
上午八時,與會人員集合於神社外圍。
上午九時,施放煙火三枚,以此提醒民眾開始進入神社參拜。
參拜儀式結束後,眾人參加園區內角力、射箭、劍道等競技,或可欣賞古玩園藝、梨園戲、日本戲劇、藝妓曲藝和詩文吟唱等。活動持續至夜晚。

日治時期宜蘭三大詩社之一仰山詩社,
其社員李耀東詩作刊載於《詩報》第八十五號(節錄)

〈宜蘭溫泉〉
蘭西野外滾泉流,浴客頻來樂不休。
日映員山神社秀,溪連小徑佛堂幽。





照片翻拍自《日治時期的基隆與宜蘭》一書,照片拍攝時間應為1927年升格為縣社之後,照片中可見石燈籠、鳥居、參拜道和「下乘」標誌,提醒民眾注意參拜禮節以維護神社寧靜莊嚴。


1945年8月,臺灣總督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宜蘭神社自此乏人管理。1946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檢討日治時期政府經費,訓令停止補助各縣市神社。同年,內政部長官要求地方政府設置忠烈祠,於此全臺神社幾乎都改建為忠烈祠,社內文物流失不復見。宜蘭神社之銅馬塑像直到1997年才得其下落。現今宜蘭神社僅剩登上社址之階梯和石燈、捐款芳名柱殘跡。

對照昔日莊麗,不勝唏噓。



第4任宜蘭廰長,小松吉久,(任期:1909年10月-1920年2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