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5日

古都今昔散策-《京都歷史迷走》


胡川安《京都歷史迷走》(時報文化出版,2020年),圖片來源:博客來

「京都的一切都不容易」

京都,乘載日本千餘年的歷史傳衍,說是日本文化與政經核心也毫不為過。即便一八六九年(明治二年)國都遷移至東京,京都依舊保有文化與藝術中心之地位,甚至成為世界各地前往日本觀光的遊人旅客心目中日本的「原鄉」。

相形於東京的繁華,京都古城仍舊如數世紀以前,隱身於翠綠地景,透散迷離微光的紙燈籠那樣殊異詩情,在趣味性和價值觀方面宛如超自然地精緻風雅,更甚者,能以「古怪」稱之,特別是在你穿行數里,攀登上石坂階梯後方抵達的某些神社寺院,一探那靈隱千年彷彿住藏精靈的木質輪廓,難以形容地浸浴於奇景詭想之中……於此吸引旅人掛記牽絆,一再回返。

無論理性或感性層面,外地人實難跳離本身的價值觀,確切領略京都人自成一格的生活樣貌。對不少臺灣人而言,規劃日本關西旅遊,不論親敬神佛與否,一但踏入京都,若未造訪清水寺、八坂神社或伏見稻荷大社,與鳥居合影、購買御守,彷彿不曾來過。這座千年古都,擁有為數眾多的寺院名勝,歷史悠久且藝術涵養豐厚的神道文化,以及象徵日本傳統信仰風華的大祭典—五月「葵祭」、七月「祇園祭」、十月「時代祭」,祭典之於日本人,是信仰與藝術的生動展現,強化人與人的連結,提升在地意識的重要機制。《京都歷史迷走》首章「傳統.歷史記憶」,由位處於鴨川流域,賀茂神社的「葵祭」和京都御所為中心,開展京都的古典與近現代導覽追跡。參照唐代洛陽城、平安城建造的左京和右京區,成為京都之代稱。千百年來不斷與天皇、武士、町人、他城互動的「京都」彷彿具有本體意識地呈現一段動態的歷史進程。有了明治維新的近代東京,方能凸顯京都的古典與傳統。「近代」是仿照西方船堅砲利的科學文明、政體是君主立憲、政教分離;而「古都」則是神道設教、傳統信仰與工藝文化的體現。一如「現代.古今橋樑」一章,保存歷史人文與自然景觀,歷經歲月淘洗,迎接來自世界各國日本各地巡禮訪查的京都車站,是交通樞紐,也是引領旅人連結古城今昔的時空階梯。


圖片來源:Wikipedia

「從小時候起,父親便經常告訴我金閣的事情。」

──三島由紀夫《金閣寺》

以1950年7月2日,見習僧侶林承賢縱火事件為藍本書寫的著作,在三島由紀夫《金閣寺》以及水上勉[1]《五番町夕霧樓》《金閣炎上》筆下綻放異彩。鍾肇政於《金閣寺》導讀言道,「金閣寺」的衝突,並不是人與人之間的,而是「我」的觀念裡頭的「現實的金閣」與「心象的金閣」之二種對立意識加上旁人推波助瀾,因而展開一場心理的悲劇──人生與美的衝突,野心與夢想的對立,也是意志與幻想的衝擊。美的毀滅,比美的本身更為美麗。

《金閣寺》讓三島由紀夫從一位年輕的新銳作家,變成具有洞察力的人性觀察者,同時獲頒讀賣文學獎,並且由戰後日本電影導演巨擘市川崑翻拍成電影《炎上》享譽海外。《京都歷史迷走》述及「南泉斬貓」與金閣寺的建造,並提出金閣寺的輝煌不是一種俗艷,而是帶著距離,非現世之物的超凡脫俗的美。「信仰.精神依歸」不僅評述金閣寺,也概覽京都黃金紐帶清水寺、因電影《藝伎回憶錄》在千本鳥居奔跑的「小百合」而聲名大噪的伏見稻荷大社,以及天龍寺、龍安寺、三千院和南禪寺。


〈醍醐の花〉(尾形月耕〈日本花図絵〉),圖片來源: The Walters Art Museum

四季分明,順應風土推移的日本列島,依隨歲時節令與自然生息運行。受到日本全國各地喜愛的春櫻,也成為日本代名詞之一。日本歷史當中,櫻花宛如生命的活力與光彩,日本人為櫻花傾注熱情,陶醉其中,是國力的代表,呈現幸福的美學關鍵,沈思冥想與神話文學創作的媒介,也是文化民族主義的象徵。

日本上流階級的花見活動當中,盛名廣傳為人所知的,或許是豐臣秀吉於1594年(文祿三年)於吉野舉辦的盛大花宴,〈吉野花見図屏風〉便紀錄其奢華景況。另一幅〈醍醐花見図屏風〉描繪豐臣秀吉於1598年(慶長三年)在京都醍醐寺三寶院舉行的巡遊「花見」,花宴五個月後,豐臣秀吉病逝於京都伏見城。大貫惠美子著作《被扭曲的櫻花:美的意識與軍國主義》直言,相較於招待五千人參與的「吉野花見」,重新修建寺院庭園並且增設哨站的「醍醐花見」,是在展示豐臣太閤的的財富與權力。昔日醍醐花宴雖已不復見,歷史記憶卻得以傳續,現今京都仍於每年四月第二個星期日舉行花見行列的慶祝活動,「花之醍醐」傳承歷史的美麗與輝煌,本書「風物詩.四季散策」其中「京之春」篇章亦言—「如果在京都,只看一次櫻花,就到醍醐寺吧。」

承接2017年出版的前作《東京歷史迷走》,《京都歷史迷走》猶可見作者以跨領域的學術功底、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典故與個人生活遊覽經歷,評解京都。總覽「傳統.歷史記憶」、「現代.古今橋樑」、「信仰.精神依歸」、「風物詩.四季散策」、「百味.飲食文化」分層概述京都之歷史脈絡、信仰依歸、人文景觀,為讀者提供重新思考日本與京都的線索與收穫。初次走訪或將京都視為第二家鄉的親日旅人,不妨翻讀此書做為參考指南,以京都車站為起點,延循路線順道觀察昔日未曾留心的景觀細節,不落俗套的體驗日本古城的歷史風情與幽玄古意。



[1] 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的古宅建物「一滴水紀念館」是由水上勉父親水上覺治建造,移築自日本福井縣大飯町,館內同時設置了「水上勉文庫」及「陳舜臣文庫」。 




*******************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