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9日

旅步中山道【木曾路.奈良井宿.鳥居峠】


中山道
江戶時代,中山道和東海道同為連接江戶與京都的大型幹道。
中山道承襲「東山道」,由江戶幕府自慶長六年(1601年)起,大幅整頓後,成為五街道之一。始於日本橋,經過武州、上州、信濃、木曾、美濃、近江,最後抵達京都三条大橋,全長約五三三﹒九公里。與行經溫暖太平洋沿岸的東海道相比,中山道路經山岳地帶,地勢險峻,若又逢冬季冰雪寒凍,可說是處處難關。

中山道沿途共設有六十九個宿場,日文以「次」為單位,稱為中山道六十九次。往返日本東西的旅人或徒步、騎馬或乘坐轎子穿山越嶺,熙來攘往。宿場裡有大名投宿的本陣、脇本陣,為旅人開設的旅籠,以及人員馬匹中繼站的問屋、間宿、立場等場所設施。有些地段已不復存在,如今成為荒煙蔓草之處也不在少數,近幾年因漫步古街道風氣漸盛,日本各級行政機關也致力保存舊中山道的整頓與標誌,路線指南還稱得上完善,中山道上至今也能見到許多歷史遺跡,核心路段是穿越長野縣中部木曾山脈的木曾路,從北到南經過贄川、奈良井到妻籠、馬籠、落合等十一個城鎮。


奈良井宿
奈良井宿位於長野縣鹽尻市奈良井。可從長野,搭乘JR至松本、鹽尻,再換乘至JR奈良井站。以奈良井站為起點,長約一公里,保留濃厚宿場町風情的街道,已被指定為國家重要傳統建造物。像一腳踏入江戶時代一樣,兩旁的房舍充滿古意,隨著幅度不大的彎道彼此緊鄰,格子窗、二樓的屋簷、刻上家姓的名牌等町家建築物皆為木造,材質歷經風霜卻維護良好,各處設有水場,水質清澈冰涼。建於1840年間的上問屋史料館,曾經是問屋,後成為明治天皇行在所。再往邊緣走,是被高聳杉木圍繞,散發神秘未知的氣息的「鎮神社」。我在鎮神社誠心參拜,祈求神明保佑旅途平安。

接著來到鳥居峠登山口。
傳說戰國時期,木曾義元即將與小笠原氏族征戰,他爬上山巔,向遠方若隱若現的御嶽山致敬,祈禱戰爭勝利,果真如願,後在山巔建造一座鳥居門,從此之後,被稱為「鳥居峠」。

從奈良井前往藪原的岔路會有指標標明前進方向,除此之外,不時出現「熊出沒注意」的告示牌。登爬鳥居峠全程穿山越嶺,部分山路鋪設石疊方便行走,石板路之後,是貨真價實的登山道路,特別是中之茶屋到鳥居峠的路段,是不易攀登的陡坡。有些路段挨著巨石峭壁,有些沿深邃的河床前進,有些繞山麓陵地蜿蜒起伏,山道林木茂密,樹蔭幾乎覆蓋路面,光線不時穿透柏樹、松樹、柳杉的夏季之綠。進入山谷,就這麼一條路,穿透深林區,充滿樹的氣息。

山巔的「峰之茶屋」又稱「峠之茶屋」,是一間乾淨的小木屋,有寬長的木板供山客休息,小木屋旁有一石製大水槽,沁涼的山泉水汨汨流出。山隘最頂端海拔約三千六百英尺,也是木曾河和奈良井河的分水嶺,兩條河分別流入太平洋與日本海。據說鳥居峠異常險峻,是不適合騎馬的危險路段,實在難以想像江戶時代的古人如何揹貨扛轎攀越這條狹窄陡峭的山道。

木曾海道六十九次,溪齋英泉,來源:wikipedia

下山後,往長野的JR上,翻看著在奈良井觀光案內所購買的溪齋英泉和歌川廣重繪製「木曾海道六十九次」明信片,鳥居峠那一幅,畫面上的男子望著遠方倚坐,張口喘氣,我剛剛也是這樣在茶屋前大口喘氣牛飲泉水的吧,雖然相隔百年,卻完全能夠理解他的狀態與心境。








沒有留言: